2006年12月31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识监督委员会五部委共同发出通知,从2007年3月1日起对汽车产品(包括轿车、商用车、底盘及成套产品)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5部委2月公布本年度《符合申请出口许可证条件的公司名单》,列入名单的生产公司和出口经营公司取得商务部颁发的整车产品出口许可证后方可出口。

在经历了公司出口各自政治化、只有销售量成为售后服务和同轴的出口混乱之后,政府部门终于开始规范出口秩序。

出口乱象

2005年9月的陆风“撞击门”事件成为导致这次“通知”的导火索。

“我国汽车产业在出口方面还没有整体战术,中国汽车已经在海外遇到了技术壁垒。 所以五部委的通知是及时和必要的。 ”一位专家说,由于盲目出口,当时的陆风在德国汽车协会的碰撞测试中全面失败。

在发出五部委通知之前,中国汽车出口已经连续四年保持近两倍的增长速度。 据海关统计,2002年中国出口汽车整车(包括成套设备)为2万辆,到2005年增加到17.2万辆,出口总额和整车出口数量首次超过进口。 预计2006年年出口量为34万辆。 其中轿车出口达到9万辆,相当于2005年出口量的3倍。

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参与出口的公司也迅速增加。 根据商务部机电司的数据,2005年,年度整车出口公司达到1025家。 其中,出口不到10台的公司超过600家,只出口汽车的公司竟然也有160家。

除了出口公司迅速增加外,整车出口平均价格逐年下降,而且许多国内公司在同一海外市场竞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公司出口经验匮乏。 据商务部统计,1999年,中国汽车出口平均单价为1.61万美元,2005年下降到0.91万美元,从去年1月到4月下降到0.71万美元,但自主企业品牌轿车出口平均价格仅为0.5万美元左右。

另一个事实是中国的汽车出口现在面向俄罗斯、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中低端市场。

很明显,中国自主企业品牌汽车在新兴市场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必然会影响进入欧美市场,有点粗心,可能会损害中国汽车的整体形象,可能会危害未来面向出口的战术的实施。

出口公司的七成出局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昭说,根据五部委的新政策,七成左右的出口公司将被淘汰。

现在国内整车生产公司约100家,根据5部委发布的通知,出口经营公司(包括汽车公司集团所属的进出口企业)必须得到满足出口条件的汽车生产公司的出口许可才能出口汽车,各生产公司最多有3家出口经营 据此,估计最多有300家左右的公司可以继续汽车出口,但2005年从事整车出口的公司超过了1000家。

但是傅培昭说,淘汰的出口公司大多是分散出口,出口数量少,这些公司的退出不会影响中国汽车出口的整体局面。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30%左右的出口公司出口数量占90%以上。

除了大部分出口经营公司被淘汰外,小规模技术落后的汽车生产公司也因为失去了依靠生存的海外市场而关闭了。

现在国内有点汽车生产公司的产品依赖组装,第一市场是哪个准入门槛低的海外市场? 但是,当地没有售后服务的网络。 随着上述公司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失去海外市场,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生存,这些公司及其落后的生产能力将被淘汰,有利于政府的生产能力控制。

寻求秩序和成长的平衡

“这个政策是最低的市场准入门槛,不能再低了。 ”。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张骞1月4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满足国内市场准入的法规要求和安全、售后服务等要求,可以出口,即使是没有出口过汽车的出口经营公司,也是合格的生产

迄今为止,商务部和领域协会的相关领导多次提到将公司的生产销售量、出口量和金额作为准入门槛。 但是,这次政策没有在这些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规范汽车价格,谣言中讨论实施的出口配额制度没有实施。

张骞说,对本年度的生产经营和出口情况没有具体的数量限制,是几个部门再三考虑的结果,是为了维持竞争的活力。

傅培昭预计,在实施汽车出口许可证管理后,汽车出口的增长幅度将下降,但总体保持较高的增长。 而且,淘汰一点相关资格都没有的公司,有助于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又好又快”。

在汽车出口价格方面,政府不能干预。 由于车辆配置多且复杂,即使是同一车型,配置价格也有很大差异,技术上很难规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从汽车出口门槛的下降可以看出,在中国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政府不希望规范出口秩序的政策减缓出口增长。 另外,中国汽车出口的竞争力依然处于低端市场,所以不想过度干预出口价格。 (史宝华)

标题:【车讯】商务部表态:汽车出口许可证管理是最低门槛

地址:http://www.nllxx.com/nbqczx/16363.html